
5月6日是换防的日子,“红哥”的妻子朱琼辉提早来到了AB门口,等待着,直到人群中一张熟悉而又陌生的脸出现。
这一次,他提的大包小包格外多。
没有鲜花与掌声,只是轻轻的一个拥抱,满是理解与心疼。 此刻,距离他俩上一次见面已经过去了49天。
红哥,姓李名红,是十一监区一级警长,算起来今年已经是他从警的第28个年头了。因为从警时间长、工作经验足,做事靠谱负责,大家都亲切地叫他“红哥”。
一个看似简单的外号,代表着战友们对他的肯定与信任。
49天前,他像往常一样收拾行装准备参与下一轮的封闭执勤。临行前,妻子叮嘱他多带几件衣服。
“不碍事,过几天就回来了。”
谁知道,刚好撞上了这一波疫情蔓延。紧跟着是勤务等级升高、执勤模式调整,各项工作紧锣密鼓。
直到封闭的日子累积到35天,他们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消息。
“明天换防。”
监区值班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,人群满心欢喜,每个人都热切地期待着,几个小时后如释重负的那一刻。
李红也是这样想的,可这时,监区长彭群星若有所思的样子引起了他的注意。多年在一线工作的敏锐嗅觉,让他感觉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。
“在外集中备勤的一名同志因为其他任务,被临时调去了其他单位,换防的警力不足,必须得有一个人留下来。不瞒你说,我正为这事犯难呢。”
想想家中的舒适与温暖,看着面前忧心忡忡的监区长,李红考虑了一下。
“我留下来。”
他的语气坚定有力,态度坚决毅然,像是在说服别人,也是在说服自己。
疫情延长的不只是时间,还有工作。往常看似简单的一项工作,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得多上许多额外的步骤,特别是对李红所在的十一监区而言。
由于承担着大量进监物资的收发、消杀、安检、仓储、转运等工作,本就繁杂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。
人、物、环境,样样都是疫情防控的重点,是不折不扣的防疫“主阵地”。
随着封闭时间延长,身体和精神上的疲劳在增加,但工作要求未降低一丝一毫。
毕竟这是疫情防控,按李红的话来说。
“28年来我也是头回碰到这样的情况,疫情面前哪分什么老同志、年轻人,只有一个标准。”
四月中旬,湖南的气温开始急剧攀升,李红带进来的衣服也都迅速地“过时”了,靠着中途送进来的衣物,他终于完成了从棉衣到短袖的蜕变。
可棉衣和外套换下来了,工作中密不透风的“大白服”还脱不下来。
对炎热的天气而言,这无疑是一大煎熬。
“这么热,怎么穿得住?”一名新换防进来的年轻同志心里犯了嘀咕。
“上一批我待过,我给大家当开路先锋。”李红以实际行动说话。
下午2点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,穿着“大白服”的李红奔走在现场,既要抓安全、管调度,还要负责检查每个人防护要求的落实情况,担负着现场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置任务。
隔着厚厚的防护服,无论是空调还是风扇都基本没有什么效果。长达5个多小时的时间里,他捂得严严实实的,汗流浃背,却丝毫没有因为这些原因放松对自己的要求。
结束一天的工作,天已经微微黑了,入夜的风刮起,带着丝丝凉意。
他脱下“大白服”,轻轻把衣角一拧,就是一大把汗水。 那名年轻同志深受感动和教育。
监区长彭群星担心李红身体吃不消,本来安排他只多留守7天。
可计划赶不上变化,一个紧急的电话在临近换防前突然打来。 “红哥,我得道歉,我食言了。”电话那头是监区长的声音。
“兄弟监区警力比我们还紧张,实在是抽不出人来。我承诺你的7天换防做不到了,还得再坚持7天。”
“我也知道你的难处,同志们家里都有困难,大家也都很辛苦。没事,我顶一顶,扛一扛就过去了。”没有牢骚,也没有抱怨,李红的语气平淡、态度坚定。
顶一顶,扛一扛,短短几个字,背后的付出却没有那么简单。
夜以继日的封闭执勤是对体力与精神的锤炼,纪律与意志的考验。 其实,李红并非他口中所说的那么轻松,每个人心中的烦恼、家庭的负担他都有,甚至还会更多、更重。
母亲身患肾衰竭,孩子备战高考,担任监狱办公室副主任的妻子日常工作辛苦,还得独自承担家庭重担。
她的理解与支持为李红守住这49个日夜,增添了许多信心与动力。
但这仍是一场胜利,对一个人而言,对一个家而言,对一支队伍而言,对一份事业而言......
积小胜为大胜,积跬步致千里。
鲜花与掌声,留给真正胜利的那一天。
